乐文小说网 > 盛景虞妃 > 去行宫,太子妃有孕

去行宫,太子妃有孕


恭贵妃在殿内:“臣妾参见陛下。”

  陛下:“平身,你进来的时候也看见了,你也替朕好好劝劝她。”

  恭贵妃:“臣妾进来的时候已经劝过她了,至于她想通没有,就得她自己好好思量了。不知陛下召臣妾来所为何事?”

  陛下:“是这样,上次给倾城下毒的事她似乎还没有从惊吓中走出来,晏儿也跟朕提了一嘴,所以朕想让晏儿与倾城去江南行宫住一载,也是体察民情了,所以你一定要将去江南行宫的事打理妥当。”

  恭贵妃:“臣妾明白了,只是怕下面的朝臣们又认为晏儿是被贬到江南的。”

  陛下:“朕派晏儿去是有公务的,他们不敢说三道四,这大中午把你叫过来打扰你午睡,回去好好歇着吧。”

  “臣妾告退。”

  自从德妃失了三皇子便像没了魂儿似的。

  这日,在安阳宫,众妃齐聚,恭贵妃:“想必大家都知道太子太子妃要去江南行宫寄居一年的事了吧?”

  宁妃:“臣妾等早就知晓了,只是不知道陛下为何要如此做?”

  恭贵妃:“陛下自有陛下的用意,咱们照做就是。德妃,陛下让你为晏儿和倾城备一些细软。”

  德妃像没听到一般坐在原地呆若木鸡,恭贵妃:“德妃?德妃?”

  这才反应过来:“贵妃娘娘,臣妾身子不适,怕是不能协助娘娘了。”

  恭贵妃:“无碍。婉妃,那便是你去做吧。”

  “是。”

  众妃走后,恭贵妃偷偷留下德妃的宫女询问她,恭贵妃:“银芳,德妃她这是怎么了?”

  银芳:“回贵妃娘娘,我们娘娘自从失了三皇子便整日以泪洗面,心情也大不如前,总是一个人坐着发呆,有时候叫娘娘用膳都要叫好几声,不瞒您说,娘娘真的很心疼三皇子,也是想求您将三皇子归还于她,奴婢见娘娘这副模样也实在是担忧,请贵妃娘娘一定要劝劝陛下,心疼心疼娘娘,奴婢在此谢过。”

  恭贵妃:“本宫清楚了,本宫也一定会劝陛下的,你回去将德妃伺候好便是。”

  “奴婢告退。”

  晌午时,陛下在安阳宫用午膳,恭贵妃:“陛下,臣妾想,还是将三皇子还于德妃吧,今日早晨她来请安,陛下吩咐让德妃安排细软一事,可臣妾叫了她许久才听见,她以不适为由推脱了此事,臣妾便让婉妃去做此事,后来臣妾又偷偷留住了她身边的宫女,才得知德妃已经有疯迷之举了,臣妾觉得或许将三皇子还于她,可能这病就好了呢。”

  陛下:“可是这样又给不了朝臣们交代,既然德妃已有疯迷之举,那更不能将峥儿挪回去,这万一将病气过给了峥儿,这可如何了得?若德妃的疯迷之举加深,那朕只能将她幽禁在明秀宫或是送到安华寺,总之不能让她给皇家脸上抹黑。”

  恭贵妃:“陛下如此做是否无情了些?德妃毕竟是生育过皇子的人,这样恐怕朝臣们又要闹腾了。”

  陛下:“那也是无奈之举,若是真有那么一日,那峥儿,你可得照顾好。”

  “臣妾明白。”

  自文雪死后,太子妃总是情欲不佳,太子来到沉香殿,太子:“倾城,咱们就要去江南了,你高兴吗?”

  太子妃:“有什么可高兴的,殿下也是为了公务才去的。”

  太子:“我知道,你自文雪逝后就一直低沉,不过,我给你带来了一个人,你见了她一定会高兴起来的。进来吧。”

  进来的是文雪的妹妹文音,太子妃见到她,又欢喜又忧伤,文音:“奴婢拜见娘娘。”

  太子妃:“起来!快起来!本宫对不起你,当初本宫答应你,要护你姐姐一世周全,本宫还是食言了,本宫如今对你十分愧疚。”

  文音:“姐姐虽然已身死,但她尽到了她应有的责任,保护了娘娘您,从今以后奴婢会替姐姐守护娘娘的。”

  到了太子太子妃去江南行宫的那日,在太明殿,陛下:“晏儿、倾城,日后去了行宫可以多加注意,一定要在这段时间给朕添一个孙子。”

  太子:“儿臣会努力的,父皇、母妃还有皇祖母,你们要多多注意身子,儿臣也希望看见你们平安喜乐。”

  陛下:“父皇这么做也是让你多加历练,要知道,日后可是你坐在这个皇位上。”

  太子:“儿臣定不辜负父皇的期许,儿臣拜别父皇、母妃、皇祖母,你们多加保重。”走到殿外坐着马车走了。

  到了江南行宫,太子太子妃也有很多事情需要料理,行宫中也有不少的宫女、太监、侍卫,但都缺乏管束。

  这日,太子太子妃将行宫中所有的宫女、太监、侍卫都聚集到了瑾政殿外,文音站在殿外说着太子的吩咐:“太子殿下的规矩一刻也不能少,若是有些不忠于主子,在背地里干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罚五十大板,若是不佳勤勉者,一味指使手下人干粗活,自己却在享清福,罚去案狱司服役半年,若是屡教不改者,罚在刑部大牢关上个三载,还有一些规矩会依次分发到掌事人手中,这些规矩日后每两个月都会抽查一番,若是背不下来记不住的,拖出宫去!”

  立马有一个嬷嬷反驳道:“这是否太苛刻了?太子殿下这样做难道不怕奴婢们心寒。”

  文音:“来人!将她拖下去杖打三十!日后若还有顶撞主子的,都是如此,都记住了吗!”

  下面的人都不敢作出反驳。

  回到殿中,文音:“殿下、娘娘,都打点好了。”

  太子妃:“可有反抗的?”

  文音:“有一个嬷嬷,但是已经按照规矩处置了。”

  太子:“做得好,一定要将威信树立起来。”

  文音:“可是这样不会适得其反吗?”

  太子:“若是有不服的人,咱们带来的禁军足有上万之数,他们也不敢如此放肆。”

  第二日,服侍太子妃的宫女不小心将洗脸的水洒到太子妃的衣裙上了,她立即跪下说:“太子妃饶命!”

  太子妃看见她的受伤有创伤,拉着她的手说:“这是怎么伤的?”

  那宫女胆胆怯怯地说:“是高嬷嬷打的,我们这些宫女只要有一点做得不好,便会换来高嬷嬷的一顿毒打,请娘娘为奴婢们做主,奴婢们实在不想再过这样的日子了。”

  太子妃:“来人!将这位高嬷嬷押来本宫跟前。”

  人带到后,高嬷嬷:“太子妃饶命,老奴再也不敢了。”

  太子妃:“父皇如今仁慈治天下,在宫中掌事姑姑都不敢责打她们,你真以为山高皇帝远,没人治得了你了是吧!日后有本宫与殿下坐镇在行宫,绝对不会容忍你这等刁奴!来人!拖下去,按规矩办了吧。”

  “娘娘饶命!”

  晚上,太子妃在洗漱,太子:“听说今日你处置了一个老嬷嬷?”

  太子妃:“是啊,殿下难道因为这件事情要罚臣妾吗?”

  太子:“本殿这是高兴,就是应该好好整顿一番行宫的风气,若是日后父皇亲临也会因此嘉奖咱们的。”

  太子妃:“殿下今日同官员们协调的如何了?”

  太子:“别提了,这些官员自认为山高皇帝远,一点都不将本殿放在眼里,可能让他们信服还需要一段时间。”

  太子妃:“那要不要明日臣妾陪殿下上演一出好戏?”

  太子:“那这出好戏该怎么演呢?”

  太子妃:“明日殿下只需看臣妾的眼色行事。”

  第二日,太子在跟官员们议政,太子妃也在一旁听着,一旁的傅大人(傅启)看不下去了,说:“殿下,臣有一事不解,请殿下解答。”

  太子:“傅大人有何事?但说无妨。”

  傅大人:“不知朝政的事,为何太子妃也会在一旁旁听?”

  太子妃霸气回击:“傅大人此言差矣,当年皇爷爷执政时,皇祖母也在一旁出谋划策也帮助了皇爷爷不少的忙,为何本宫就不能效仿?”

  傅大人:“太后当时是以皇后的身份,皇后本就是一国之母本就有为先帝分忧的责任,可太子妃如今只是臣子,如今能为殿下做的只有替殿下管好后院。”

  太子妃:“若想要本宫做自己的本分,那你们又为何要一次又一次的违背殿下的意思,说一句僭越的话,殿下是未来的陛下,若是到了那一日才是你们升官发财的机会,若是没有这种努力连一种可能都没有,如今不为自己拼一把,日后还在江南这个地方为官,连去上京的机会都没有,各位大人还是自己好好想想吧。”

  傅大人脑袋快速地转了一下,说:“臣等愿任凭殿下差遣。”

  在京都,陛下也偷偷打听了他们的事,陛下知道后也十分欣慰,也很高兴当初选了谢氏作太子的正妃,如今看来,真有一种皇后的气度,看来当初没有看错人。

  宁公公:“看来陛下与太后慧眼识人才将太子妃娘娘收入囊中也算是为日后的后位看准了人。”

  陛下:“倾城这孩子吧,朕看她第一眼就特别喜欢她,其实当初朕认为无论是佳旋还是倾城都对晏儿有极大的助力,但可惜佳旋太沉不住气了,若不是那次她推倾城入水的事,朕便会将她立为太子妃,也是通过那件事朕才彻底的放弃了佳旋。”

  宁公公:“陛下,过去的事情也不必叹息,如今也算是歪打正着选对了人。”

  陛下:“是啊,朕本是想让晏儿出去历练一番,没想到倾城这丫头还先猛足了劲儿开火,对手下那些官员毫不客气,就想以日后皇后的身份对待朝臣们一般。”

  太后这时也来了太明殿,太后:“看来将晏儿与倾城派去江南历练已经有成果了。”

  陛下:“儿臣给母后请安。”

  太后:“皇帝无需多礼,哀家也是来听听晏儿和倾城的状况的。”

  陛下:“晏儿与倾城已经完全适应了行宫的生活,而且还在行宫制定了一套对下人的规矩,还会每两个月让掌事嬷嬷进行抽查,不合格的就逐出宫去。”

  太后:“看来他们适应的还真不错,像是有了日后一国之君和一国之母的风范,那下面的官员,晏儿整顿得如何?”

  陛下:“那这就不得不夸一下倾城的谋略了,她跟晏儿上演了一出好戏,甚至还将母后您摆出来作模范,下面的官员这才服了软。”

  太后:“这倾城真是有两下子,当初咱们果然没看错人。”

  陛下:“这么晚了,母后怎么还过来?怕不只是为了询问俩孩子的状况吧?”

  太后:“皇帝不愧是哀家所出,哀家确有一事要与皇帝商议。”

  陛下:“母后但说无妨。”

  太后:“其实这件事哀家也有些犹豫,晏儿与倾城走后,靖国公夫人便得了一种疑难杂症至今都没有痊愈,听说那病一疼起来就要人命,有些疑似之前韶歆得过的头风,哀家想,是否要将倾城召回侍候在其身侧?毕竟如果与韶歆那般英年早逝恐怕倾城这丫头又要伤心了。”

  陛下:“母后说的是,明日儿臣便派人快马加鞭赶赴行宫将倾城接回,如今夜也深了,母后应该多注意休息,朕送母后回寝宫歇息。”

  太后:“不必了,这么晚了皇帝还有这么多奏折,皇帝批完奏折也早些歇息吧,哀家自己回去就行了。”

  “儿臣恭送母后。”

  太子妃收到陛下的消息后立即启程赶回京都,她一下马车就飞奔跑进靖国公府,推开卧房的门就跑到床边的地下跪着拉着靖国公夫人的手,留下眼泪说道:“母亲,女儿回来了,您睁开眼睛看看女儿啊!”

  靖国公夫人用微弱的声音说道:“倾城,你回来了,娘没事,娘真的没事,你快别哭了。”

  靖国公夫人为太子妃轻轻地抹去眼角的泪水,太子妃:“女儿一接到父皇的消息就赶紧回了家。爹,有没有传太医呀?”

  靖国公:“你娘硬着不让我传太医,她怕你担心,所以就只是请的民间的郎中,没想到你还是知道了。”

  太子妃:“这怎么能不传太医呢?文音,快把徐太医召来。”

  “是。”

  徐太医诊治了说:“娘娘,恕微臣直言,国公夫人与当年嘉顺皇后的病一模一样,世间绝无根除之法,就连当年被称为神医的齐王妃也为嘉顺皇后瞧过病,连她也一点办法都没有。”

  太子妃眼里顿时没了希望,因为嘉顺皇后走的时候很安详,一点动静也没有。

  太子妃整日处于惶恐之中,兰萦长公主和虞宁公主来到靖国公府,靖国公:“臣参见两位公主。”

  兰萦长公主:“靖国公免礼,国公夫人可有好些?”

  靖国公:“多谢长公主关心。”

  随后来到太子妃的闺房,太子妃:“情儿、悠儿,你们怎么来了?”

  虞宁公主:“母妃让我们来看看嫂嫂你,嫂嫂,你也不要伤心了,国公夫人一定会没事的。”

  兰萦长公主:“我问过徐太医了,国公夫人与当年母后的病一模一样,听说当年母后就是因为这个病才崩逝的。”

  虞宁公主:“皇姐,你别说了,你说了让嫂嫂又提心吊胆了。”

  太子妃:“没事,我相信母亲一定会平安无事的。”

  兰萦长公主:“要不嫂嫂,咱们去龙兴寺为国公夫人祈福吧,听说龙兴寺的见光佛袋可灵了,走吧走吧。”

  两位公主硬拉着太子妃来到龙兴寺,结果在佛堂碰见了荣顺皇后,看着她脸上被岁月蹉跎的痕迹有些于心不忍。

  兰萦长公主:“都是你这个贱人害死了我母后,后又害死了我母妃!”

  荣顺皇后一脸惊讶地说:“卿棠?死了?”

  兰萦长公主:“怎么!你如今知道了!你还记得冷凝吗?就是她一剑杀了我母妃!”说着正要动手扇她,被太子妃拦住了,说:“情儿,冷静点。”

  “嫂嫂!”

  荣顺皇后:“你是晏儿的妻子?”

  太子妃:“是,我是殿下的正妃。”

  荣顺皇后:“不知你是哪位朝臣的女儿?”

  太子妃:“本宫是靖国公的独女,也是未来的皇后。”

  荣顺皇后:“有些事你可能不知道,我是晏儿的第一位养母。”

  太子妃:“那又如何?当年父皇保留您的皇后之位也是给足了面子,本宫劝您也不要动什么歪心思。情儿、悠儿,咱们走。”

  珊彤:“娘娘,她一个储妃怎么能跟您这么说话!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荣顺皇后:“你也放宽心,本宫毕竟处的位置太尴尬,她对本宫有敌意也不奇怪,走吧,再不回去瑶儿(荣顺皇后收养的孤儿:安璐瑶)可又要哭了。”

  太子妃走的时候故意留了文音跟着她,而她与两位公主则在马车上等着,文音回来说:“娘娘、公主,荣顺皇后收养了一个小女孩,看着对她很是疼爱。”

  太子妃:“看来这荣顺皇后也是收了心态,恐怕之前她做错了事只是一时糊涂。情儿,你也听到了,或许兰娘娘那件事她真的不知情,可能只是冷凝的一时自作主张。”

  兰萦长公主:“事到如今,我且相信她,徒有一个皇后的虚名又如何,就算日后皇兄即位也不会将她尊位皇太后。”

  太子妃一阵犯恶心,兰萦长公主:“嫂嫂,你怎么了?”

  太子妃:“没事,可能是天气太过炎热有些中暑吧,咱们回宫吧。”

  回到宫后,太子妃十分的不舒服,文音:“娘娘,您这样也不是个办法,要不奴婢去请徐太医来给您瞧瞧?”

  太子妃:“好吧,吃点药也是好的,不能再让父亲母亲为本宫担忧了。”

  来到太医署,文音:“徐太医,我家娘娘难受得不行,请您随我去趟沉香殿吧。”

  徐太医:“好,走吧。”

  来到沉香殿,徐太医:“微臣参见太子妃。”

  太子妃:“免礼吧,本宫难受的厉害,快帮本宫瞧瞧是什么病。”

  “是。”

  徐太医搭了脉,说:“恭喜娘娘,贺喜娘娘,娘娘这是喜脉。”

  太子妃:“什么!真的?”

  徐太医:“千真万确,不过,娘娘有些胎象不稳,这半月都需要静养。”

  太子妃:“文音,派人快马加鞭到行宫向殿下报喜,再差人给父皇母妃报喜,家里那边也不能少。”

  “是。”

  陛下与恭贵妃听见这等好事也是欣喜若狂,叮嘱太医好好照顾太子妃的胎。

  这日,恭贵妃来到沉香殿,太子妃:“儿臣拜见母妃。”

  恭贵妃扶起太子妃说道:“如今有了身子就不用再行这么大的礼了,今日过来是给你送补品和叮嘱你不要再为亲家母的事太过操心,太医都跟本宫说过了,亲家母的病得慢慢调理,你也不用急于一时。”

  太子妃:“母妃说的是,儿臣记住了。”

  过后,太子妃又去了太后那儿,太子妃:“孙媳给皇祖母请安。”

  太后:“哎哟,小祖宗,你快起来,可别伤着哀家的曾孙了。”

  太子妃:“皇祖母不必担心,孙媳就算如今出去蹦也不会有事的。”

  太后:“小祖宗,就当哀家求你了,快坐下,你这有了身子可得多加注意,不能再向日前那般大大咧咧了,而且头三个月是最为重要的,你可得给哀家小心着点儿。”

  太子妃:“皇祖母说的孙媳都明白,但是孙媳还是想快点回到行宫与殿下一起等待这个小生命的平安降生。”

  太后:“可能你还不知道,哀家私下问了太医,说你是双胎,所以你要格外注意。”

  太子妃:“多谢皇祖母提醒,孙媳一定多加注意。”

  过了十几日回到行宫,太子扶着太子妃回到寝殿坐下,随后吩咐下人,说:“来人,日后太子妃睡的被褥都铺软一点,别把太子妃硌着了。”

  “是。”

  太子妃:“殿下,臣妾的月份还小,不用这么紧张吧。”

  太子:“这你就不懂了,从一开始就得让你做的舒服些。真的太好了,皇室里本殿就只知道老祖宗当年就是生了两对双胞胎,一对是嘉亲王与季亲王,再就是祁顺亲王与睿端长公主,而再后来便是皇祖母生了父皇与姑母,没想到在本殿这儿也能出现如此奇观,有一件事情我从未与你讲过,母后走了之后,本殿梦见她对我说,本殿与她还会再见面,所以本殿一直觉得母后投胎会是本殿的女儿,所以若是生个女儿,本殿定不会让她受半分委屈的。”

  太子妃:“但臣妾如今最担心的是母亲的病,徐太医说母亲的病与当年母后的病如出一辙,万一母亲她……”

  话还没说完,太子:“不会有事的,自从知道岳母出事后,本殿便吩咐了太医署所有的太医,一定要拼尽全力救治岳母。”

  太子妃:“有殿下在,臣妾便安心了,只是如今成亲有身孕也不好再管理行宫中的大小事务,不知该如何处理?”

  太子:“这有何难?文音,你是待在太子妃身边的,应该清楚她平时的做法,所欲本殿决定让你来做行宫管事一职,等到太子妃平安生产后再做回你原来的活儿。”

  文音:“奴婢谢殿下恩典。”

  文音做起了行宫管事一职,也是与太子妃一样雷厉风行,对手下人丝毫不敢懈怠。

  这日,太子妃在御和园里漫步,说:“文音啊,你如今事情多,也不必跟在本宫身边陪本宫闲暇之余了,有时间呢就好好休息,本宫有人陪,也不缺人伺候。”

  文音:“多谢娘娘体恤,但奴婢每日都要向殿下汇报娘娘您的状况。”

  太子妃:“好了,本宫心疼你,快回去歇着吧,这事儿本宫会同殿下讲的,你也别累着自己。雪影,快,盯着她回房歇息,不许她累着了。”

  “是。”

  文音回到房中又看起了账簿,雪影:“文音姐姐,娘娘说了不能让你太累,要不我来看吧。”

  文音:“不行,今天之内我一定要把账簿看完,你去陪娘娘吧,昨日下了雨地下滑,可别让娘娘摔着了。”

  雪影:“好吧,那你也别太累。”回到黛霞殿,太子妃:“如何?文音有没有睡一会儿?”

  雪影:“回娘娘,文音姐姐一回到房中便又看起了账簿,奴婢怎么劝都没用。”

  太子妃:“随她去吧,文音跟文雪的脾气一样,犟!”

  这时,小福子来传太子的话:“奴才给娘娘请安。”

  太子妃:“免礼,你不在殿下身边陪着,来本宫这儿做什么?”

  小福子:“回娘娘,殿下说午膳不过来用了,今日政务太忙,没时间陪您。”

  太子妃:“本宫知道了。雪影,去膳房叫他们做些殿下平日爱吃的菜。”

  “是。”

  太子妃:“你回去告诉殿下,让他别太累。”

  小福子:“娘娘的关心,奴才一定转达。”

  到了午后,太子妃来到无极殿,太子妃:“臣妾参见殿下。”

  太子:“快起来,如今有身孕就不必多礼了。”

  太子妃:“臣妾听小福子说殿下今日特别忙,政务特别多,所以臣妾吩咐他们做了殿下平日里喜欢吃的菜,给殿下送过来。”

  太子:“这些小事吩咐下人做就行了,何必你亲自送来?还耽误了你午睡。”

  太子妃:“没事,如今文音接手了臣妾的事,臣妾整日也是无所事事,做些这些小事还是可以的。”

  太子:“好啦,你也不能累着,快回去睡会儿吧,本殿处理完这些事就去陪你。”

  太子妃:“好,那臣妾先告退了。”


  (https://www.lewenwuxs.com/4006/4006298/11111056.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wu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wu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