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穿书后,恶毒女配携带空间发大财 > 第30章 最后一次孝心

第30章 最后一次孝心


医院。

  沈以祥气呼呼的坐在病床边,“老四也越发不像样子了,他就在县城上班,你住院了这么些天,他看都不来看一眼。

  这些年白疼他了,你为他付出多少,就养了一个白眼狼出来。

  要是不知道你住院就罢了,明明他知道的,爹还让他没事过来和我替替班,有事情找他,真去找他,他理都不理。

  我连他的人影都没有见到,就打发门卫出来和我说话,说天很忙,没工夫见我。”

  沈以祥是真的无法理解,甚至很心寒。

  从小他爹就说兄弟之间应当互帮互助相互扶持,一些小事莫要计较,大的要让着小的,要有兄长的自觉。

  以前他也是一直这样认为的,他尊敬上面的哥哥,爱护下面的两个弟弟。

  尤其是最小的老四,别说爹娘在他身上花费了许多心血,就是他也在不停的付出,疼老四都超过了他的两个女儿。

  他现在觉得自己真是大错特错,他们无底线的付出,只会让老四越来越自私。

  沈以安靠在床头翻看着手里的书,眼眸微垂,长长的眉毛像一把小扇子似的垂下来,覆盖了他眼中的情绪,让人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沈以祥看他不吭声,一把抢下他手里的书,没好气道:“别看了,难道你不气吗?”

  沈以安抬头,淡淡道说道:“生气有什么用,那也改变不了什么?

  你也要记得教训,以后不要再傻了,你要学学大哥和大嫂,凡事多个心眼,打临工卖山货的钱,不要再全部被老四骗去了,上交给娘钱你也要留一点下来。

  大妮二妮以后念书总是要花钱的,到时候你想从娘手里拿钱,不会很容易。”

  这些天沈以祥尽心的照顾他,照顾人很辛苦,这些天也没休息好,他都没有抱怨一句。

  沈以安心里是感动的,但也有些无奈。

  他这二哥太一根筋,太老实。

  沈以祥立即无奈的垂下头,他也真是没用,手里分文都没有,爹娘离开前也没给他和老三留钱,害得老三生病了还跟他一起啃这些发硬的食物。

  不过家里的环境就是这样,大哥是长子,也是真爹娘的第一个孩子,他又给家里添了几个孙子,父母对他还是挺看重。

  老四最小嘴最甜,会哄爹娘开心,特别是娘,最是喜爱这个小儿子,用她的话来说都是,老四就是她的心肝,她还指望着老四接她去城里享福养老。

  他和老三处在中间,爹不疼娘不爱,爹娘不疼他,他理解,他嘴笨是家里的事隐形人,也不像大哥给家里生了男丁,他只有两个女儿。

  但是老三不得爹娘看重他是怎么也想不通,长得高长得俊,是家里容貌最好的,念书也是最好的。

  脑子聪明灵活,前些年在家家户户吃不饱的年代,他总是能想办法在山上弄吃得回来,或在外面弄些粮食,这才没有让家里豆丁大的娃娃菜们饿得面黄肌瘦。

  小时候老四调皮玩火,把家里点着了,老四不顾屋里有人撒腿就跑,还是十二岁的老三不顾自身危险在大火里把娘给救了出来。

  不幸被梁柱砸了背,差点没命,十几年过去了,背上还留有巴掌大的烧疤,由于内疚,罗桂英对他稍微好了一些。

  但也只好了一些。

  她最上心的时候依旧是老四,把家里点了的老四也在只挨了顿骂。

  谁也拿偏心的人没有办法,所有人都看得清楚罗桂英的偏心,偏偏她自己还不承认。

  沈以祥低声说了句,“我就是突然心里有些不平衡才说了这些,本来老四的工作就是属于你的  ,要不是娘撒泼打滚的逼你,你又怎么会把工作让给他。

  老四我从小看他到大,他就不是我一个踏实干活的时候,早晚得在县城里惹出事情来。”

  沈以安当然知道了他二哥在替他可惜,全家也只是只有他会替自己可惜。

  他道:“过去的就让我他过去吧!我也只让老四这才最后一次了,算是全了我对爹娘的孝心,满足他们的愿望。

  以后他再想从我们这里要些啥,就算娘在我屋里拿绳子上吊,我也不会妥协了。”

  人的期待也只有一次而已。

  沈以祥一愣,抬头看过去,发现老三语气平淡的,但脸上那淡漠的表情让他一时说不出话来。

  他想,老三应该也是对这个家很失望的吧!

  也对,如果是他这么被逼着让工作,还不知道有没有老三这么冷静。

  在利益面前,谁不自私呢!

  这可是县城的工人啊,是个好工作,可比在地里成日的撒汗水干农活好。

  江梨是极其讨厌聒噪的,但是没有办法,牛车就这么大点的地方,大家叽叽喳喳的她也没有办法。

  她觉得知青们比村口大妈还能说,这还没到村呢,一个个都都迫不及待的展示着自己买的东西和家里面寄来的东西。

  “我上次写信回家说想吃老家的饴糖和腊肠,家里给我寄了一大包,可够我吃好长时间了,我家人对我真好,我得要弄点咱们这的特产,下次去县城给家人寄过去。”

  “我家里没给我寄东西,但给我五块钱和一些粮票,我家人多,条件也不是很好,这肯定是家里省吃俭用给我寄来的,我也得省着点花。”

  有人羡慕道:“你们家人真好,不论东西多少,最起码家人在惦记你们。

  不像我爹不疼娘不爱,待在家里时嫌我碍事,我的这下乡了谁也不记得我来,更别说给我听寄东西了吗,下乡这么久了,连家里的一根毛都没有收到过。”

  这话听得让人有些心酸。

  有人跟着说道:“别难过,我也一样,比你好不到哪里去,我也没收到家里的东西。

  就刚下乡时那几个月寄来一次东西给我,后面连信都不给我写了,家里孩子多,多对我一个不多,少我一个不少。”

  “我们那经济不好不发达,弄些吃得困难的很,还不如乌山村,最起码还能填饱肚子。”

  这话题本来是开心的,最后说的有些低迷了起来。

  大家就自觉的人不提家里寄的什么东西,毕竟有人欢喜有人愁。

  大家又说到别的话题上。

  “我在供销社抢到了两块布料,足足有七尺,还不用票,这下我总能做新衣服了。”

  “是吗?我看看,这么划算啊!”

  “哇,这布料还真不错,除了有些小瑕疵还真的没有别的什么毛病,早知道我也买些好了,我都一年多没有做新衣服了,就两套衣服换来换去,没有比我更寒酸的了。”

  “别急啊!下次供销社肯定还会再有的,我也是费了好大的劲才抢到,差点被人挤成饼。”

  旁边有人插话道:“哎,我听说供销社那边有人出事了,听说是一个老太太发病了,倒在地上抽搐吐血。”

  “啊!吐血,太可怕了,那有没有事啊!”

  “听说送到医院的途中人没了。”

  “怎么惨。”

  “你怎么知道的?”

  “听县城人说的,而且年纪那么大,还吐血了,还能活吗?”

  “也是哦。”

  ......

  江梨在一旁听着简直无语,这话传到网上离谱,搞的像亲眼见到似的。

  那老太太明明在医院好好的。


  (https://www.lewenwuxs.com/3996/3996537/11111073.html)


1秒记住乐文小说网:www.lewenwuxs.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lewenwuxs.com